“我們社會一般人來說很難去為了返點賣貨給朋友,尤其是他買了學習之后進行自動入會,也能看到學生自己賣一個能賺多少錢,那就可以知道我這個就是所謂中國朋友也是賺了他多少,那我是退他反點還是持續不退?不退心不安,退了我還推薦他干嘛?”

范登書友會每年支付365元。起初,他們給了一個朋友一百多塊錢加入,但后來他們發現沒有人愿意分錢。才知道這幫書生都挺高尚的‘自愛’,不想讓朋友認為自己只是為了錢而分享。后來,它改為分享點,分只能交換書籍,為了分享書籍,這也可以被迫分享更多
“而且三級分銷這種商業模式就很難做通,您看看身邊哪個傳統老板做三級分銷把產品賣飛了?很多我們聽說過的三級分銷,根本不是靠賣產品賺錢,而是拉人頭,收入會費或代理費賺錢,什么交168元入會費送200元產品,那些雜牌產品估計50元都不值……”
1
只做一級直銷
那位大哥已經沒有找好一種社會職業做一級企業代理,可以進行銷售得返利,因為一個涉及中國商業信息秘密我就不能寫了。我的建議是激活學生這種選擇職業,只做一級直銷,也就是我們只有這樣他們能得到返利。如果有其他用戶管理發展以及用戶,可以學優步與滴滴的方式,雙方都給獎勵,可以是積分或禮物。把二級和三級的分銷錢省出來,做營銷實踐活動,比如傳統節日特價、拼團、砍價或其它玩法。
2
數據給你找代理
在后臺監控到有用戶能在一定時間內推薦好幾個用戶的,運營人員直接聯系這個百里挑一的“關鍵意見領袖”,問他愿意做“推廣大使”(就是一級代理)嗎?如果愿意,可以把他的積分換成可提現的返利。

3
不是積分的錯
很多傳統行業做積分商城,但發現用戶沒什么粘性,有很多積分也不換,或根本不去簽到白撿積分(當當連續簽到七天給禮物,悅哥沒一次能堅持到七天圖片)。其實這不是積分的錯,要么是你把積分兌換的門檻設太高了,比如幾十萬積分換iPhoneX,要么是為了控制成本,兌換一些沒聽過品牌的所謂好產品(你把這雜牌衛生巾夸上天,我也不敢兌換給媳婦用?。。?/div>